村级幼儿园发展的困境
困境之一:生源萎缩
较之城市,农村人口密度小,人们居住相对分散。这一特点在村级行政区域尤为明显。因此,村级幼儿园的幼儿数量一般要比乡镇中心幼儿园少。在本次被调查的30所村园中,平均每处只有1.5个班、49名幼儿。只有3处幼儿人数过百,有2处幼儿人数甚至仅为个位数。
导致村园生源萎缩的主要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已推行近三十年,客观上导致适龄幼儿数量减少;二是由于村园教学条件差,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了临近的乡镇或县城就读;三是农村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的比例很高,有一部分人会带孩子外出就学。近年来,村园招收的幼儿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一些村园只能被迫停办。如,一份来自三台县的调查报告写道:“以前人多的时候,每个村基本上都有幼儿园。现在村里人越来越少,能收到的幼儿也很少,办不起幼儿园了,现在一个镇就只有一所幼儿园。”再看宜宾县某镇:“近年来村小生源明显不足,有七所村小已经停办,剩下的有的已取消四五六年级,只保留低年级和学前班。”大竹县的情况也类似:“适龄幼儿逐年减少,有的村甚至没有适龄幼儿。县里取消了一些村园,如某乡12个村只有一所村园。村上孩子太少,有的村园只有5个孩子。”
适龄幼儿的数量是影响村园布局的重要因素。由于生源萎缩,并非每个村都要建一所幼儿园。《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事实上,除了人口因素,村园的布点还需要考虑地理、经济及交通等多个因素。一般而言,在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若村里幼儿数量少,可以让距乡镇较近的幼儿去乡镇幼儿园就读,只在离乡镇较远的地方设村园,或促使距离相近的几个村联合办园。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村园的分布就应相对分散,可附设于村小,以便利用村小富余的校舍和师资。在人口分散地区如果只举办流动幼儿园或季节班,则可以考虑每个村建一个儿童游戏中心,为14周岁以下的儿童提供一个稳定的玩耍、交往场所。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农村儿童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也有助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困境之二:混龄班很普遍,教学活动难以组织
由于生源不足,大多数村园都无法按幼儿年龄分班,通常把所有2-6岁的幼儿都编在一个混龄班内。在我们调查的30所村园中,有2/3的都是只有1个幼儿班的。有些规模过小的村小甚至不得不将幼儿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合班。如,巴中某镇的两所村小,其中一所总共只有10名学生,年龄从2岁到8岁不等,包括5名幼儿,2名一年级学生和3名二年级学生,这10人就组成了一个混龄班:另一所村小有两个班,其中一个班就是由9名幼儿及二年级学生组成的。
与同龄编班相比,混龄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把握多层次的教育目标,具备更强的环境创设能力,并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而农村的混龄幼儿班往往被称作“学前班”,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类似于小学一年级,活动室布置也与小学教室相同,教学活动整齐划一,不同幼儿在年龄、经验、兴趣上的差异得不到关注和尊重。由于村园的教师不了解科学的混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如何组织混龄班的教育活动深感困惑,导致混龄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因素得不到发挥。为此,在对村园教师的业务培训中,需专门进行关于组织实施混龄教育活动的系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