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关工委和局的要求,我们对本校、周边及能够调查了解到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加强我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积极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 97%,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2%,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电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需要参加义务劳动,不讲价钱、随时奉献的占72%;用完东西会归还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
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 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遵守职业道德。
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趋理性,绝大多数青少年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90%的机关青年工作者认为“个人的言行代表单位的形象”;80%的企业青年职工意识到“职业道德将决定单位的声誉乃至生存”。随着青年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各行业、部门的青年职工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单位教育和典型的带动下,摆正了自身位置,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力求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群众相统一。
4、遵守家庭美德。
当代青年越来越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在回答“你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时, 36%的青少年回答“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在回答“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这一问题时,青少年或是选择“抽时间与父母交谈,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或是选择“尽可能地让他们高兴”。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青少年更注重安定和谐,在回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时,70%的青少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5、接受公平竞争,注重团结合作。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少年更加体会到团体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 93%的青少年认为“团结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80%的青少年愿意接受公平竞争,不赞成“竞争可以不择手段”。
6、道德取向积极,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态度明确。
青少年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行为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均超过了 60%;尤其是对于“偷窃”、“虐待老人”等现象认为很可恶的分别达到了87.5%和80.3%;这充分说明作为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正代代相传,对于“邪教迷信”,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很可恶或较可恶,反映当前青少年对邪教组织的认识较清、态度较明,热爱科学、相信无神论。
(二)消极的方面
1、价值观更加突出“利益”二字。
当代青年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在利益兼顾方面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在公与私发生矛盾时,采取什么态度 ?”表示要“公而忘私”的为2.5%;表示要“先公后私”的占30%;表示要“公私兼顾”的达到62%。当代青年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兼顾他人,行为方式更多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敢于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 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自我意识膨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生理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方面青年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自立意识等思想意识得到了强化,从而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的片面夸大,也造成了个人主义的蔓延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斜。在回答“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什么”时, 55%的青少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可”;有36%的青少年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或“提高个人生活水平”;只有6%的青少年回答“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问到“你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34%的青少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的议论”;11%的选择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5、推崇正义美德,但个人的实践和行动不够。
当代青少年批判地继承了某些传统文化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许多青年为贫困地区、贫困学生捐过款,但是我们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青年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