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教学个性: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维度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的功能与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新课程的开放性、创造性与发展性更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因此,创设优良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让教师能根据新课改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与需要,在“长”(学科专长、特色)、“宽”(宽厚的知识水平)、“高”(高尚的师德修养)综合性、立体型方面得到更好发展,不但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更是教师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师除了要促进自身的教学才华、教学能力、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境界等发展外,最主要的还是应在对教师本身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借助于教育理论引导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形成富有独到的教育见解与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的个性应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教学个性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近年来,在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机制的落后,学校的类别单一,学生几无选择的权利,入学条件整齐划一,全国数亿学生使用着同一套教材,僵硬、刻板的教育体系根本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无论是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或课程、教育装备和教学管理等都是标准化、整齐化的,加之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趋于同性化、刻板化,缺乏自身的个性,缺少创造性,这种无个性的模式化的教学根本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
诚然,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理想、专业责任、专业态度、专业纪律、专业技能、专业良心、专业作风和专业荣誉等,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还应有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和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应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该加强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这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以及大多数教师们的共识。不过,在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就等于标准化发展。就目前而言,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中,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学校,都过多地强调了“标准”的一面,对教师的教学个性没有给予足够的强调,致使很多教师都过多地停留在“教学技巧”的学习上,停留在标准化模式的追求上。如教师的个人学习更多的是对“名师”、“名家”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学习和刻意的模仿,所以,一些诸如这“兵法”,那“策略”的技术层面的教师类书籍得以重视,而一些启迪教育教学思想的书籍却受到冷落。另外,在培训中,我们也看到“专家们”只是告诉教师“应该”怎么样,而不是告诉他们“可以这样去思考”;看到的是“名师们”不是根据教师的教学个性去指导他们发现自我、挖掘自我,不是指导他们怎样去“超越自己”,而是要求教师们“像我学”、“克隆我”;于是,集体备课统一教案、同课同构统一标准,评价要求统一尺度,呈现出了“百校一法”、“千人一技”的局面。其实,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了诸多元素,而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和不同的教师个性也决定着不能把教师的专业化视为标准化。因为,标准化的发展会剥夺教师独立反思的时间,会使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多外来的责任和压力,顺从一些外在强加的要求,从而减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权。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专业发展,突出教学个性,在教学中既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又能不断研究和实践,掌握独特的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教师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 ①教师的教学个性本身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教学个性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行为、知识、性格和潜能等进行沟通、引导、纠正和培养,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转移、思维的训练、情操的陶冶、潜能的开发、心灵的提升和自我超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有效防止“学科知识教育”和“分数、升学和文凭教育”对人产生的严重“束缚”和“异化”。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②而要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具有个性化、创造性的学生,就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教学个性的教师。
我们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的教学个性应该是一个教师真正成长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教师只有从“入格”、“有格”、“合格”到“无格”的过程中,具备了独立见解、采用了独特方法、形成了独自风格,取得了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益时,才能说明他的学科专业得到了发展。所以,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我们需要从养成和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的维度去思考。教师的教学个性应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对不墨守成规的突破、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模式化的强烈追问、对呆滞的透彻批判,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对课堂教学的勇于探求。因此,教师只有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去发现自我、找到自我,才能定位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只有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既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又有鲜明个性,更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教师应在专业发展中认识自己的教学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要想培养和造就具有个性化的学生,教师首先就应使自己的教学具有个性。
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是一个人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教师教学的个性,就是指某教师区别于另外教师的比较固定的特殊性。它主要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色的、能体现自身教育理念的、比较固定的、富有教学成效的、独特的教学技巧。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应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它往往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行为、仪表和讲台形象等体现出来,它是教学中科学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标志,也是一个教师逐步趋向成熟的标志。
因此,教学个性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维度。这里的“维度”,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作为教学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教师在一定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不可忽视的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应该正确认识、发现和定位自己的教学个性。
1、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个性才能。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就在于承认个别差异,认为每一个教师都具有有别于别人的个性,都具有自己突出的能力,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都可以具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2、每一个教师都能确定自己的教学个性。任何一种教学个性在思维方式、心理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必须具备独特性、灵活性、多样性、稳定性、时代性和创造性。因此,只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都会寻找到自己在教学中最突出或最擅长的某一方面,都可以摸索、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的教学个性类别大致可分为理智型、知能型;激情型、慷慨激昂型、情感型;活泼明快型、自然型;表演型,道理型、沉稳柔和型、严谨推理型;幽默型、严肃型、惯例型、技巧型和混合型等。如,仅是教学语言的风格就多种多样:或豪放,或委婉;或典雅,或诙谐;或含蓄,或明快等,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喜好来确定自己的教学个性。
3、每一个教师都能进行个性教学。教师的个性教学,除了具有教师课堂教学的共性外,还应该具有显著区别于他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方法、技巧等,它应该是教师教学共性和个性特色的统一。所谓个性特色是指教师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教育特色。它是教师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整个心理活动的倾注,是教师自身的教学形式有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志。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对教材的处理、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需求,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所采取的独自的教学形式。它能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具有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表现出的信息加工与传播风格与学习组织、传递与管理的条件需求,就是个性化教师对教学行为背后的心理要素的把握。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行为或方式。
4、每一个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个性,大多对教育活动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学生有独特的发现、对教学方式或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对普遍认可的教育现状都能够进行卓有成效的突破。正如钱梦龙先生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王必成先生的文言文“五读”教学模式一样,其创造性劳动成果都会不同程度地被同行借鉴和学习。并且,教师的个性教学不但能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从而形成固定的、特有的教学风格,而且它还常常体现在学科的某项专长上。如以教几何为特长的,可以称为“梁几何”;讲散文最好的,可以称为“刘散文”;讲生物最有名的,可以称为“李生物”等。所以,每一个教师只要摒弃那种一味去模仿或仿效某些名家的教学模式的做法,积极地去探索、寻求和实践,就能形成自己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就能在突出个性教学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
因此,“成为你自己”,这不只是镌刻在奥林匹克山石上的一句名言,更是每一个以塑造灵魂为终身职业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应该奋斗的目标。
三、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一定是精通一切的全才,但必定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每种个性的优势,只有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和分析自己的特质,不断探索、实践、磨练和总结,假以时日,才能够使他们的教学别具一格,才能逐步成为具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
一般说来,一名普通教师要成长为“个性化教师”,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实践积累阶段——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探索发展阶段——逐步开展教学的创新实践;特色形成阶段——彰显鲜明而独特的教学个性。而要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具有“自主”的内在需求,必须要唤起自己内心的激情。教师除了应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深化新课改理念、获取新的知识、增强自身的教学技能外,也应该通过“自我修炼”来养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1、应虚心求教,加强学习。动心产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动耳倾听别人讲述,动口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动手自己设计教学方案,动脑思考自己的教学得失,动脚出外学习别人经验。
2、应做“有心人”。对待自身的发展应有信心,坚持学习要有恒心,对待本职工作要有爱心,设计教案必须精心,课堂教学要能尽心,请教别人要有诚心,接受别人意见应该真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批改作业必须专心。
3、应持之以恒,勤于观察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勤于发现教学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勤于思考对新现象、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勤于把成功的、失败的经验都加以分析、研究和总结。
4、应随时进行反思,通过对比来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如,可以横比在学校本学科与其他教师的差距,纵比与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不足,自比自己发展过程的前后变化。
5、应坚持“十个自我”: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总结、自我提升;应给自己定下中长期奋斗的目标,要促使自己用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自觉地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我,充实自我。
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也应积极鼓励教师积极向上,努力为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创造各种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1、应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帮助教师了解自身优劣,帮助教师找师傅结对子,帮助教师确定自身发展目标,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搭建展示平台。
2、应培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培养教师对教案的设计能力,培养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培养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培养教师对作业的处理能力,培养教师对课后的反思能力。
3、应随时对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四“查”:调查教师基本情况,查看教师教学设计,考查教师教学过程,查找教师有待改进之处。因为,只有通过对教师的了解,学校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发展计划,协助教师形成教学个性。
毛泽东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教师能够在专业发展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除了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学校的帮助和促进外,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中,可以对教师采用“三分六定九训”的校本培训方式,以使教师逐步彰显出自己的教学个性。
1、“三分”:分层次:即,根据教师的水平、年龄、资质等对教师分层,进行针对性培训;分地域: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开展专题性培训;分需求:即,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教师的需求,开展需求性培训。
2、“六定”:定人、定时、定地点、定主讲、定主题、定内容。
3、“九训”:理论性培训、通识性培训、管理性培训、学科性培训、分层式培训、带教式培训、活动式培训、讲座式培训、沙龙式培训、行动反思式培训等。
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的主要培训方法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学反思、培训进修、师徒结对、跟踪听课、观课赛课等。
教学个性化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个性化以及教学组织模式的个性化。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教学策略、教学风度和教学机智等方面。因此,具有个性化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就如同在创作一部好电影(课堂实录),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编剧(教学设计)、一个好导演(课堂点拨)、一个好演员(与学生同为课堂主体)、一个好剪辑(教学反思)、一个好制片人(票房价值——课堂教学效益)。他们除了拥有丰富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外,大多对教育活动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学生有独特的发现、对普遍认可的教育现状能够进行卓有成效的突破。
总之,要使教师的教学具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自身就应该具有获取新知识的敏感性和求知欲,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发挥自身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知识的敏感性和想象力,培养自身克服各种困难挫折,处理各种矛盾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逐步完善,不断地扬长避短,自我反思,调整自身的发展坐标,不断地强化、彰显自身的个性特色,才能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李子华;论教师个性素质及其塑造[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3):67-80
②爱因斯坦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稿《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百度文科(一)P2